Managershare:这是一篇很老的文,一直把它当作一篇刻意杜撰的文章,今天发现竟然确有其事!还曾看过乞丐篇、服务业从业女篇,应是这篇文章的抄袭变形版吧?这个神奇的出租车司机叫臧勤。本文是当事人刘润,微软中国公司全球技术支持部的部门经理亲述!

出租司机给我上的MBA课

我要从徐家汇赶去机场,于是匆匆结束了一个会议,在美罗大厦前搜索出租车。一辆大众发现了我,非常专业的、径直的停在我的面前。这一停,于是有了后面的这个让我深感震撼的故事,象上了一堂生动的MBA案例课。为了忠实于这名出租车司机的原意,我凭记忆尽量重复他原来的话。

“去哪里……好的,机场。我在徐家汇就喜欢做美罗大厦的生意。这里我只做两个地方,美罗大厦,均瑶大厦。你知道吗?接到你之前,我在美罗大厦门口兜了两圈,终于被我看到你了!从写字楼里出来的,肯定去的不近~”

“哦?你很有方法嘛!”我附和了一下。

“做出租车司机,也要用科学的方法。”他说。我一愣,顿时很有些兴趣:“什么科学的方法?”

“要懂得统计。我做过精确的计算,我说给你听啊,我每天开17个小时的车,每小时成本34.5元……”

“怎么算出来的?”我追问。

“你算啊,我每天要交380元,油费大概210元左右。一天17小时,平均每小时固定成本22元,交给公司,平均每小时12.5元油费,这是不是就是34.5元?”我有些惊讶。我打了10年的车,第一次听到有出租车司机这么计算成本。以前的司机都和我说,每公里成本0.3元,另外每天交多少钱之类的。

“成本是不能按公里算的,只能按时间算。你看,计价器有一个“检查”功能。你可以看到一天的详细记录。我做过数据分析,每次载客之间的空驶时间平均为7分钟。如果上来一个起步价,10元,大概要开10分钟。也就是每一个10元的客人要花17分钟的成本,就是9.8元。不赚钱啊!如果说做浦东、杭州、青浦的客人是吃饭,做10元的客人连吃菜都算不上,只能算是撒了些味精。”

强!这位师傅听上去真不象出租车司机,到象是一位成本核算师。“那你怎么办呢?”我更感兴趣了,继续问。看来去机场的路上还能学到新东西。

“千万不能被客户拉了满街跑。而是通过选择停车的地点,时间和客户,主动地决定你要去的地方。”我非常惊讶,这听上去很有意思。

“有人说做出租车司机是靠运气吃饭的职业,我以为不是,你要站在客户的位置上,从客户的角度去思考。”这句话听上去很专业,有点象很多商业管理培训老师说的“put yourself into others’shoes.(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

“给你举个例子,医院门口,一个拿着药的,一个拿着脸盆的,你带哪一个?”我想了想,说不知道。

“你要带那个拿脸盆的。一般人小病小痛的到医院看一看,拿点药,不一定会去很远的医院。拿着脸盆打车的,那是出院的。住院哪有不死人的?今天二楼的谁死了,明天三楼又死了一个。

从医院出来的人通常会有一种重获新生的感觉,重新认识生命的意义,健康才最重要。那天这个说:走,去青浦。眼睛都不眨一下。你说他会打车到人民广场,再去做青浦线吗?绝对不会!”

我不由得开始佩服。

“再给你举个例子。那天人民广场,三个人在前面招手。一个年轻女子,拿着小包,刚买完东西。还有一对青年男女,一看就是逛街的。第三个是个里面穿绒衬衫的,外面羽绒服的男子,拿着笔记本包。我看一个人只要3秒钟。我毫不犹豫地停在这个男子面前。

这个男的上车后说:延安高架、南北高架~还没说后面就忍不住问,为什么你毫不犹豫地开到我面前?前面还有两个人,他们要是想上车,我也不好意思和他们抢。

我回答说,中午的时候,还有十几分钟就1点了。那个女孩子是中午溜出来买东西的,估计公司很近;那对男女是游客,没拿什么东西,不会去很远;你是出去办事的,拿着笔记本包,一看就是公务。而且这个时候出去,估计应该不会近。那个男的就说,你说对了,去宝山。”

“那些在超市门口,地铁口打车,穿着睡衣的人可能去很远吗?可能去机场吗?机场也不会让她进啊。”

有道理!我越听越有意思。

“很多司机都抱怨,生意不好做啊,油价又涨了啊,都从别人身上找原因。我说,你永远从别人身上找原因,你永远不能提高。从自己身上找找看,问题出在哪里。”这话听起来好熟,好像是“如果你不能改变世界,就改变你自己”,或者Steven Corvey的“影响圈和关注圈”的翻版。

“有一次,在南丹路一个人拦车,去田林。后来又有一次,一个人在南丹路拦车,还是去田林。我就问了,怎么你们从南丹路出来的人,很多都是去田林呢?人家说,在南丹路有一个公共汽车总站,我们都是坐公共汽车从浦东到这里,然后搭车去田林的。我恍然大悟。

比如你看我们开过的这条路,没有写字楼,没有酒店,什么都没有,只有公共汽车站,站在这里拦车的多半都是刚下公共汽车的,再选择一条最短路经打车。在这里拦车的客户通常不会高于15元。”

“所以我说,态度决定一切!”我听十几个总裁讲过这句话,第一次听出租车司机这么说。

“要用科学的方法,统计学来做生意。天天等在地铁站口排队,怎么能赚到钱?每个月就赚500块钱怎么养活老婆孩子?这就是在谋杀啊!慢性谋杀你的全家。要用知识武装自己,学习知识可以把一个人变成聪明的人,一个聪明的人学习知识可以变成很聪明的人。一个很聪明的人学习知识,可以变成天才。

“有一次一个人打车去火车站,问怎么走。他说这么这么走。我说慢,上高架,再这么这么走。他说,这就绕远了。我说,没关系,你经常走你有经验,你那么走50块,你按我的走法,等里程表50块了,我就翻表。你只给50快就好了,多的算我的。按你说的那么走要50分钟,我带你这么走只要25分钟。

最后,按我的路走,多走了4公里,快了25分钟,我只收了50块。乘客很高兴,省了10元钱左右。这4公里对我来说就是1块多钱的油钱。我相当于用1元多钱买了25分钟。我刚才说了,我一小时的成本34.5块,我多合算啊!”

“在大众公司,一般一个司机3、4千,拿回家。做的好的大概5千左右。顶级的司机大概每月能有7000。全大众2万个司机,大概只有2-3个司机,万里挑一,每月能拿到8000以上。我就是这2-3个人中间的一个。而且很稳定,基本不会大的波动。”

太强了!到此为止,我越来越佩服这个出租车司机。

“我常常说我是一个快乐的车夫。有人说,你是因为赚的钱多,所以当然快乐。我对他们说,你们正好错了。是因为我有快乐、积极的心态,所以赚的钱多。

说的多好啊!

“要懂得体味工作带给你的美。堵在人民广场的时候,很多司机抱怨,又堵车了!真是倒霉。千万不要这样,用心体会一下这个城市的美,外面有很多漂亮的女孩子经过,非常现代的高楼大厦,虽然买不起,但是却可以用欣赏的眼光去享受。

开车去机场,看着两边的绿色,冬天是白色的,多美啊。再看看里程表,100多了,就更美了!每一样工作都有她美丽的地方,我们要懂得从工作中体会这种美丽。

“我10年前是强生公司的总教练。8年前在公司做过三个不同部门的部门经理。后来我不干了,一个月就3、5千块,没意思。就主动来做司机。我愿意做一个快乐的车夫,哈哈哈哈。”

到了机场,我给他留了一张名片,说:“你有没有兴趣这个星期五,到我办公室,给微软的员工讲一讲你怎么开出租车的?你就当打着表,60公里一小时,你讲多久,我就付你多少钱。给我电话。”

我迫不及待的在飞机上记录下他这堂生动的MBA课。

[注一] 关于真实性。事情绝对是真实的,并且我尽最大努力忠实于这名司机的原意,包括数字、选词、语气、构句等。除了我记忆力所限不能100%精确外,基本重现了当时的场景。我没有“润色”,因为我以为他的感染力比我要大。

[注二] 关于星期五。我发出了诚挚的私人邀请,希望他能来给我们做一场演讲。但这要尊重司机本人的意愿,如果他并不愿意、或者不感觉合适而未能成行,只能表示遗憾了。希望文章能够弥补希望参加的人的一些遗憾,也不枉我写了这么长。

附:男高管与性感女总裁——1个故事的N种解读

2006年有篇风靡一时的博文《出租司机给我上的MBA课》,这是作家刘润的成名作。2014年这篇文章被人改编为《性感女总裁坐上计程车后,和男司机的对话...震撼百万人!》,在微信上又火了一把。 

叶问:从曾经的微软男高管,到性感女总裁,一篇旧文章时隔8年还能满血复活,这是挺有意思的现象,值得深入探讨。您当年为什么写这篇文章?想与大家分享什么?

刘润:2006年3月14日,我要从徐家汇赶去机场。一路上,我和出租车司机臧勤聊天打发时间,他饶有兴致地给我讲诉了他开出租车每个月挣8000块的生意经——8年前这是很不错的收入。我一开始漫不经心,听到后面越听越不可思议,直到被彻底震撼。一上飞机,我就迫不及待地把这段对话还原记录下来,写成博文《出租司机给我上的MBA课》,与大家分享臧勤的智慧。

首先,积极的态度很重要。

在第一财经的《财富人生》电视节目里,臧勤和主持人叶蓉坐在台上,大众董事长杨国平坐在台下。杨国平说:上海有姚明的高度、刘翔的速度和臧勤的态度。

什么叫臧勤的态度?

臧勤对微软员工说:“我常常说我是一个快乐的车夫。有人说,你是因为赚的钱多,所以当然快乐。我对他们说,你们正好错了。是因为我有快乐、积极的心态,所以赚的钱多。”

还有一位微软员工问:“我每天很忙很辛苦很郁闷,怎么才能快乐呢?”臧勤说:“你在19楼办公,那就走到窗口,去欣赏欣赏在1楼办公的人欣赏不到的美景吧!”他的意思是你今天站的位置已经比很多人高了,你需要体会这个位置所能带来的快乐。

第二点是做任何事方法很重要,你最大的武器是你的大脑,只要你懂得思考,即便是出租车司机也能创造大不同,经济学研究资源配置的最优化,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像臧勤这样高效配置资源。

第三点是一定要努力,虽然臧勤的方法很牛,但他也会坚持每天开车7小时。

叶问:这篇文章的阅读量这么大,都有些什么议论?反映了什么样的心态?

刘润:当时很多人在我的博客文章下面留言,这些留言让我对人性有了更深的理解。

大部分留言的人在怀疑,用各种各样他们认为正确的逻辑算账,然后得出一个结论:一个出租车司机,一个月不可能挣8000,作者没有生活经验,在瞎编。

很多人到今天为止都不相信这件事是真的,当时我觉得比较郁闷,现在不郁闷了,我发现很多人的心态是拒绝相信他做不到的事别人能做到——别人的做到对他来说是一种伤害,拒绝相信对他的心理是一种保护。

我想再次强调,这是真事。我在2006年3月曾邀请臧勤来微软的“周五讲坛”分享,不用考虑任何理论,只需介绍他如何成为万里挑一的高收入司机。

微软有非常开放的文化,只要你有水平,即使是出租车司机也可以和管理专家、知名企业家一样来讲课。当时微软的会议室爆满,臧勤的演讲七八次被热烈的掌声打断,很多同事对这位睿智的司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叶问:当时各种媒体对这件事也有诸多评论,给了您什么启示?

刘润:当时的种种舆论好玩的很,什么言论都有,这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每个人看问题的角度真的是很不一样的。

当时报纸、广播、电视台采访了不少出租车司机,没有一个被采访的司机相信,自己一个月只能挣3000,居然有人可以每月挣8000。当时据说发改委要上调油价,司机反对意见大,有人就怀疑刘润写文章说司机收入高,分明是跟发改委串通好制造舆论的。

还有的出租车司机因为这篇文章闹离婚,老婆说:别人挣8000,你挣3000,其他的钱你都藏到哪里去了!有媒体就批评我瞎编文章破坏了别人家庭。我的感悟是,媒体的报道也是很有自己的倾向性的,你所看到的一切可能都不是真相,至少不是真相的全部。

媒体是非常强大的力量,是非常可怕的一种权力。我当时的感觉是自己无能为力,就像飘在风中的一片叶子。我当时在博客上说我真的请了司机去微软演讲,我想以我的工作职位,说这个话是有公信力的。但是绝大部分人是不相信的,在舆论趋势面前,你会觉得自己特别没有力量感。当舆论不太正确的时候,你都没有一点点能力去把它挽回。

心理学认为,当个人组成群体的时候,集体智商是下降的。个体相对理性,但群体是盲动的,很容易受先发的、激进和偏激的舆论的引导。

我写博客和微博的经验是,第一条评论太重要了,甚至会影响后面所有的评论倾向。今天政府要引导舆论,就加快了对新闻事件的反馈速度,也是这个逻辑。还有就是负向引导舆论比正向引导舆论更容易,因为批评永远是容易站住脚的,表扬一个人反而容易受到挑战。因此只要第一个人是批评的,下面就是排山倒海的批评。

有了这种切身体会,今天我在看网上的热点新闻时,会用更加理性的态度去分析。

叶问:这两天爆出房祖名、柯震东吸毒的新闻,您怎么看?

刘润:我发现这些名人学乖了,他们可能也意识到了舆论趋势的巨大力量。以前,微博上名人出了什么事,他的言辞中隐隐约约是在为自己辩解,比如说我这件事的初衷是好的,但不好意思做错了;或者说这件事是我跟下面的人沟通有问题,但是呢还是要承担责任;或者说我的团队在执行过程中遇到了巨大挑战,这个挑战是之前没有预料到的……总之,是要辩解几句。所有的这些辩解在互联网上都会引来更多的谩骂。

所以我说这些人学聪明了,你看成龙和柯震东的团队,不作任何辩解(哪怕真的有辩解的余地),直接痛心疾首地道歉,道歉完就结束了,有两三句辩解可能就麻烦了。我觉得这是微博给大家上了一堂课。别人批评的是你的错误,你要为你的错误去道歉,不要强调你正确的一部分。所有个人和组织都要学会这种沟通方式。

回到我经历的这件事,我的感受是写文章不夸张很重要,如果我当时记错了任何东西,写错了一个字都会被人骂死,因为当时这篇文章成了舆论的中心。

当时,我的电话每天都被记者打爆,有记者甚至冒充微软员工绕过保安冲到我的办公室来采访,还有中央电视台的记者从北京飞到上海,中午吃饭时间堵在公司楼下要采访我,上海很知名的电视节目《财富人生》也要找我和司机臧勤一起录节目,此前财富人生是只找世界500强总裁或大老板大富翁录节目的……

他们并不关心可以从这个出租车司机身上学到什么,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这个神奇的出租车司机真的存在吗?他真的能一个月挣8000元吗?

上海大众公司也一直在内部寻找这位司机,最终他们找到了,并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公布司机的身份及运营记录,证明这位叫做臧勤的司机,真的每月能挣8000元。他上了报纸、杂志、电视,等等。电视台开着采访车整天跟着他,并到出租车公司查账,无论如何调查,最后都证实:他真的能挣8000元。

如果我把司机一个月赚8000写成了8500或9000块,有的人会觉得没关系,重要的是我能学到东西,但还有一部分人肯定把我骂死,说我瞎编。如果我当时想着不就是一篇文章嘛,随便一写在网上一放,它火了以后,一个细节的失误都会招来一片骂声,幸亏我没记错也没夸张。大众公司确认事情真实性之后,原先批判我的报纸的评论调子就变了。

在信息透明的时代,提供诚实可靠的信息太重要了。

叶问:这篇文章为什么在今天又火了?

刘润:这篇文章流行了8年,说明足够好的产品的生命周期是很长的。与此同时,不同时间段的传播平台不同,传播方式不同,传播的话题点要与时俱进。这篇文章的三次自发传播是比较典型的案例。

这篇文章在博客和报纸时代流行了一次,主要因为月赚8000块很多人不信。后来在微博里又火了一次,那些微博账号们为了获得粉丝数和转发量,十几次改版了这篇文章,比如改成小姐版本、乞丐版本,尤其是小姐版本改得特别好,在微博上流行地不得了,甚至有人发了我的原文后,有人评论说,这就是把原来的小姐版本改成了司机版本,让我很吐血,我觉得人们改编的原因是社交媒体的话题性。

现在这篇文章在微信的朋友圈里又火了一次,一个原因是产品非常好;第二个原因是有人把名字改成了“性感女总裁”,再加“男司机”,跟流行的电视剧《一仆二主》的男女主角身份一致,给人不少想象空间;第三个原因是微信作为社交媒体,适合这类文章的传播。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

(本文属 @经理人分享 整合共创,编辑:huyan,参考内容:福布斯中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并附上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