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nagershare:什么是人缘好?是一群点“赞”的朋友吗?其实,真正的朋友不用多,几个就很足够,人际关系以“善念”为出发,自然吸引他人靠近。

九月初,受杂志社的邀请,参与和名人同台的超级业务座谈会,习惯提前到达会场的我,早早准备好所有的前置作业,从容等待演讲的到来。距离演讲前15分钟以及演讲后20分钟,我就开始被积极的听众请求交换名片,纵使我有没带很多名片的习惯,回到家还是整理出一大迭,看似相识,其实还是不太认识。

写作的过程,时常望着书桌前数以千计的名片,心中不免生凉意。老实说,还没当讲师的我很不习惯社交场合,完全是因为工作需要,必须跟客户攀谈寒暄,但私底下的我,话实在不多。

当讲师十年多来,认识的人更多了,社交场合也好、演讲授课也罢,不喜欢也得喜欢跟人客套互动,换名片、记住人的名字、长相、特征与喜好已成为工作中的家常便饭,但到现在为止,我还是不习惯、不擅长社交场合,尤其是名片的整理与后续的追踪。

但我倒是常常收到别人对我的后续追踪,有时我真的很佩服那些,能在完全不认识的人面前,聊出所谓好人缘的人。然而好人缘应该不只是换换名片、脸书上常常按赞、发个简讯、强迫自己说一些言不由衷的话语吧?

你带给他人怎样的感受?

我常觉得:“我说过什么其实不重要,我做过什么好像也不太重要,重要的是,‘我带给他人何种感受?’”在社交场合中,若是带着我们可以“互相利用”的立场去交换名片,我猜想一般人都应该可以察觉吧?!若您真的想要利用他,而他也想要利用您,这也就罢了;问题是,若是有任何一方觉得对方带有目的的接近,如此的好人缘还有可能持续吗?

尤其是那些晚间免费或异常便宜的演讲场合,大家带着一堆名片前来,不用花很多时间,也不用花很多钱,到某个场地可以一下认识很多人,做一件看似有用,其实无用的事,大家安慰着彼此,有着开发客户或是认识贵人的喜悦与期待,然而却一再落空的寂寥,甚至还不断地后悔着——演讲确实免费,但事后却花了大钱买产品或课程的无奈。您是否也有过这样的经验呢?

每每想到这里,心中都不免浮出“叶子”这首歌中一段经典歌词:“孤单是一个人的狂欢,狂欢是一个人的孤单。”

花若芬芳,蝴蝶自然来!

我鼓励年轻人应该多多加强更本质的能力学习,无须汲汲营营增加人脉,至少46岁的我这样认为:真正的朋友不用多,几个就很足够,人际关系以“善念”为出发,自然吸引他人靠近。

希望以下的四点建议,能给大家一些小小帮助——

1. 所谓的“人缘好”,并不是您认识多少人(名片,绝对有人比你多很多),而是有多少圈子的人认识您,并且将您看成伙伴。所以千万不要误以为脸书上的朋友数量多寡、粉丝团人数,或是名片有多少,来判断自己受欢迎的程度,“多余的人际关系,我认为不太有帮助”。

2. 与其参加言不由衷的异业学习或社交场合,不如多读一本书、安排家人聚会、多与一两位智者深交聊天、去学一样有用的技能、或练习开发自己工作以外的能力,“把时间拿来做会让你感到兴奋、快乐、幸福的事”,不是更棒吗?

3. 不必勉强自己去认识不想认识的人,量力而为就好,反倒是多多充实自己,“多练习让自己说出来的话,做出来的事更有价值”,会更让人眼睛为之一亮。

4. 贵人的脸上不会写他是贵人,您若认为某人不错,值得您学习,可以主动出击,发封信、写张卡片、打个电话表达仰慕之意,若有机会则多多互动。

若仍完全没有这样的机会也没关系,目标就是让自己成为一束芬芳的花朵,“提升自己的魅力,可以吸引跟您差不多的人”,我觉得这样更棒。

写在后面:

工作是工作,人生是人生,您不喜欢的同事或客户,还是要强迫自己去互动,这点无可厚非,大家都一样;但选择做会让自己感到快乐或有兴趣的事,比勉强自己去社交来得更有意义,“当您拥有专长领域或专精强项时,人际关系自然水到渠成。”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

作者:谢文宪
来源:商业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