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nagershare:不会说外语的扫地阿姨不是好司机。

金庸的武侠小说里有一个传奇人物:扫地僧。这哥们,名不见经传,默默无闻,出手却是登峰造极,而且颇具大智慧。这样的传奇在身份与水平的对比中突出了戏剧感,令人叹为观止。

然而,这样的人在职场上也时常出现:会好几国语言的出租车司机,对禅道侃侃而谈的按摩师傅,把肖邦夜曲弹的唯美动人的调音师。他们无不是在自己平凡的职业中创造了不平凡的成绩,虽然不像扫地僧那么出神入化,但是他们的职业发展走了和扫地僧一样的策略,这样的策略是关于一般劳动者的,特别是关于如何在如此创新多变的社会里发挥传统技术优势。 

这样的策略有三个要点:

有效搭接。

把外语搭接到了出租车司机上,把禅道搭接到了按摩上,把弹钢琴搭接到了调音上,这些都是绝妙的搭接。这样的搭接会产生两个效果:第一,服务的客户群改变了;第二,这样的搭接变成了个人品牌,因为人们视野的限制,就会因稀有而赋予了服务更高级价值。

很明显,搭接之后产品的内涵发生了变化,可以服务或者可以欣赏的人群也就变了,价值自然就增加了。我认识一个比较传奇的按摩师傅,不像是街边开一个小门脸做按摩的,整天盼着顾客来。他自由职业,收费高于一般技师两倍,从不愁没有客户,反而挑选客户,有些人一看气场不对还不给治疗。他也并不总是忙忙碌碌,而是按摩前先请客户坐下来喝茶,聊病痛,聊人生,聊职业,聊人格,聊禅茶修为。如此,客户们总是互相转介,都成了常客,甚至把按摩室当做了修身养性的地方。他自身跨领域地集中了不同的价值,并以此满足了客户的不同需求,方便了别人,自然有价值;因为稀有,自然是品牌。 

这样的搭接一定要注意一点,就是有效搭接,这样的搭接使得两种价值叠加在一起,而不是两个完全没有关联的方面。一个会游泳的电工,一个会打桥牌的园艺师,一个会英语的清洁工,可以赚得眼球,但是很难创造出搭接之后持续的神奇效果。

恰当展示。

我听说这么一个调音师的故事:原来只是一个“调音师傅”,苦练了肖邦的夜曲以后,每次调音之前,必弹肖邦此曲,于是人们开始叫他“调音大师”了。熟悉他的朋友说,他其实就这首曲子弹得特别好,其他弹奏的水平一般,至于他的钢琴调音水准也就中等。那么,他除了很好地将弹奏名曲的本领与调音搭接之外,他还做到了一点:恰当地展示。我想,并非别的调音师不会弹琴,但是调音的时候往往不愿多弹,而他能够在恰当的时候完整地展示一首自己技艺娴熟的钢琴曲,自然就让价值呈现了出来。 

出租车司机和国人说外语是没用的,禅道也只有好这口的人才有兴趣,调音师也弹琴给懂钢琴的人。找到可以欣赏的人就找到了客户,懂得恰当地展示就是一种营销。这样的机会总会发生,深谙此道的人源于反复的练习。那个调音师苦练肖邦夜曲是有道理的。 

收敛而专注。

扫地僧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专注于本职工作,兢兢业业,把扫地工作做好,一部小说到了43章才在众多高手之后出场。就像是出租车司机,讲得好外语是加分项,可以揽到不同的客户,但是前提是把车开好,道路熟悉,快捷安全舒适,否则,外语又会没用了。按摩师傅如果只靠了嘴皮子,那就不是搭接了,变成了骗钱。还有那个调音师,我猜想他可能是这样一个人,弹琴是弹琴,调音是调音,不会浮夸。于是这样看似很酷的表现就更加彰显了他们技术服务的魅力,收敛会让一个人的光芒聚焦,这是他们职业成功的秘诀。 

这样的职业发展就是这样有趣,一方面做好搭接,恰当展示,另一方面又专注聚焦。对外呈现的惊艳而神奇,好像是十分罕见的一招鲜,其实,更多的职场人,特别是很多技术服务的提供者,很难做到水平高超得无以伦比。要想在众人中脱颖而出,只是靠与大家一样的思路进行苦逼工作,也就只是达到一般水平,越成熟的技术越没有惊喜。

在这样一个越来越多可能的社会里,多样性需求也就呼唤多样性的服务,那个能够敏感抓住跨界搭接混合需求的人,一定是最先抢滩市场的人。对市场、对客户的定位,也就是对自己的定位。 

一眼看自己,一眼盯客户,找对了,职业发展的路子也就对了。当然,客户无处不在。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

作者:赵昂
来源:新精英做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