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nagershare:以前有人说80后是“垮掉的一代”,现在看来,是不是垮掉的一代不能下定论,却很可能会是被压垮的一代。每个时代的人都觉得自己集成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悲惨命运,而再往后看才发现,其实未来还不如现在。虽然这么说很悲观,不过对80代表M君后来说,自己的后代是否能比自己过得更好真不敢直言。专家说的道理大家都懂,可是月底兜比脸还干净,拿什么强制储蓄?难道要用今天的痛苦生活来换一个不确定的未来?张爱玲说的,出名要趁早,其实还不如改为花钱要趁早。80岁了颤巍巍的爬上楼梯用拐棍敲敲新房的地板,这种幸福太美,M君不敢独享。

事业处于上升期,压力逐渐增大组建家庭、生育子女都迫在眉睫

80后理财从强制储蓄开始

集体迈向30岁门槛的80后,事业上正处于稳定上升期,但面对的社会和家庭压力也逐渐增大。组建家庭、生育子女、赡养父母、交际应酬……80后正在迈入产生巨大消费的一个人生阶段。花钱易,挣钱难,究竟如何理财,才能彻底脱离“月光族”,实现聚沙成塔的理财目标?理财专家建议,80后从强制储蓄开始。

每月10%的收入用于储蓄

“10%法则”是指把收入的10%拿来储蓄,积少成多,集腋成裘,将来就有足够的资金应付理财需求。例如你每个月有3000元收入,那么就每月挪出300元存下来,一年可存3600元。每个月都拨10%储蓄,经年累月下来,可以储备不少资金。

对于大多数人,偶尔省下收入的10%存下来很简单,但每月坚持下来并不容易。很多人往往到下次发工资时,手边的钱已所剩无几,有时甚至是入不敷出。如果是这种状况,理财专家建议,改变你平时用钱习惯,用先存再花的原则强迫自己存钱。

树立理财观念早做投资打算

对于很多80后来说,目前正是刚刚步入或者即将步入而立之年的时候,虽然小有积蓄,但又面临婚姻、生育等人生大事的到来,所以80后要早做投资打算,不要盲目消费。先看看下面的例子:

吴女士今年30岁,2005年的时候,她刚大学毕业,到郑州一家外贸公司工作,月薪4000元。当时,身在外地的父母非让她在郑州买房子,最终买下了南阳路中段的一套三室两厅110平米的房子。“当时觉得父母是强迫我储蓄,每个月的月供大概是1500多元。”吴女士说,“我当时压力有点大。”

与吴女士不同的是她的同事高先生。虽然与吴女士同年进入单位,可高先生是享受主义者,攒了4年的钱后,买辆汽车享受生活,如今吴女士的房子市值100万元,而高先生的二手车,市值却只有10万元。两人的资产有了很大差异。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如果是投资,只要以后回报好,现在就不存在贵不贵的问题;如果是消费,只要以后贬值,现在再便宜也是亏损的。

节省开支养成记账好习惯

对于频频“月光”的“80后”,最首要是节省日常开支,而最有效的办法是养成记账的习惯。每天对着手机、电脑的“80后”,采取电子记账方式更好,传统账本已经落伍了。

目前大大小小的记账网站和软件有数十个之多,原理大致相似:注册登录后,会出现一个记账的页面,里面详细分列了很多条款,比如账目日期、现金数额、信用卡金额、储蓄卡金额,条款还分为收入和支出,对于支出的每一项用途,比如教育、金融、投资等各种用途都有明确的分类。还有一些记账网站,提供了短信记账等更为方便的记账方式。

除网上记账外,手机记账软件也开始风靡。目前已推出了不少手机记账软件,如MoneyLogger、手机记账本、挖财365、iwalet记账管理等。手机记账比网上记账更方便,能随时随地记账。这样记账会对自己的消费情况有一个大致了解,碰到很多额外支出,就会能省则省。

混搭理财做好资产配置

对于“80后”的年青一代来说,正处于牵挂较少、赚钱潜力不断提升的黄金时段。由于他们风险承受能力较强,且投资思路灵活,因此,在保持投资进攻性的基础上,不妨采取“混搭”,黄金、基金、理财产品等一个都不能少。

理财人士针对“80后”年轻人提出理财建议,单身期应该将自己30%的收入选择定期储蓄、债券或债券型基金等较安全的投资工具,并选择10%的资金作为活期储蓄,以备不时之需。不过,剩下的部分不妨投资股票型基金等风险略高的理财产品。而且,“80后”更容易接受新事物,黄金、

艺术品、基金等各种理财产品都可以投资,能有效分散风险。

不过,若“80后”在家庭形成期,可将35%投资于债券和保险,15%留做活期储蓄,可以适当降低高风险投资比例。除混搭理财外,“80后”最需要强制储蓄,而强制储蓄最好的办法是进行基金定投,这样可以规避由于突发事件造成的财务危机。目前的工薪一族其实都非常适合基金定投,可以管理工资等流动资产。有关数据显示,即使投资比较稳健的债券型基金,过去5年的总收益率仍然可以达到80%。若每个月省下500元做基金定投,收益非常可观。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

作者:佚名
来源:大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