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nagershare:费孝通这等牛人,中国人类学鼻祖,去美国三次,靠深厚的方法论才能写出一本小薄册子谈论美国人——我们在这里插播一下,这本三联出版社出版的费孝通所著《美国与美国人》书对美国人的心理还是描摹得很准确的。当然,费孝通没遇到过上流社会,只跟群众和学者混。我们不是在拆田小姐的台,而是觉得无论是纽约斯哈泊还是犹太人社交圈,并非一个中国女生的旁观和《习惯就好》区区300页纸就能说完的。所以,不用在理论体系上喷田小姐了,正如豆瓣书评说的那样,至少她传达给我们这样一个简单但被很多人忽略的信息,做你热爱的事,爱你深爱的人,过你最想过的日子吧。

田朴珺:曼哈顿的上流社会长什么样| jiaren.org

纽约说大极大,据说连纽约的警察都由来自一百多个国家的人组成;说小又极小,中心区曼哈顿是一个可以主要靠步行生活的地方。走路快的话,两小时可纵贯,40分钟可横穿。这片不大的区域,又分为上城、中城和下城。

上城是传统富人区,守着中央公园,上东区住的常常是“老钱”家族,讲身份和做派;相邻的上西区,住的是与他们相似,但稍后富起来的一拨人,只因为上东区渐渐住满了,所以扩展到了西边;中城更多是商业区和写字楼,近年也出现了新的时髦区域;下城的一些区域则更艺术、更有朝气,算是新贵聚居的地方,目前那里的房价更贵。

所以,在纽约有人问你住在哪儿,其实是在问你处于金字塔的哪个位置,阶层最分明的地方,才是最讲究地址的地方。

我认识斯哈泊,是刚在纽约买房那会儿,D介绍我们相识的。斯哈泊住在上东区,属于 “纽犹”的一员。常常有人说曼哈顿就是个犹太村,不是因为犹太人的数量多,而是他们团结一心,牢牢把控着美国社会最重要的命脉。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很多时候都是由他们来下定义。

这一系列对美国社会命脉的“把控”,体现在斯哈泊这位曼哈顿一线地产商身上,具体是什么状况呢?大概就是麦迪逊大街的几幢办公楼,是他开发的产业;中城十几街的一处占据了半层楼的事务所,是他的办公地;上东区一处五层的联排别墅(townhouse),是他城内的居所;开车3小时可到的长岛的一幢别墅,是他周末的家……

有一次,我跟斯哈泊从他位于三十几街的办公室开始往上城走,走到他位于八十几街的家去吃饭,没想到,几乎每走一条街,都会碰到熟人同他打招呼,有拎着公文包的,有穿着漂亮礼服的,有推着婴儿车的。我开玩笑说,你认识半个纽约的人啊?斯哈泊大笑:“所以说嘛,你知道我根本就没办法带女孩儿出门,这儿的人都认识我。”

何止是认识。我认识的他的朋友中,像被《Bazaar》评为美国最有影响力的50位女性的整容大夫海迪,是他的幼儿园同学;某著名珠宝品牌最大供货商麦麦德,是他中学同学的弟弟;某著名投行的亚太区总裁Brown是他儿子的教父,斯哈泊还做过他的伴郎……所以在曼哈顿有一句话,不要得罪犹太人,你得罪了一个犹太人,就等于得罪了一群犹太人。

犹太人各大家族之间的关系,往往不是通过一代人建立起来的。他们从幼儿园开始建立起来的圈子社交,牢固、好用、随时延展,且善于适应各种变化。圈子,是跟随他们一生的最大的财富。

其实斯哈泊也并非是在纽约土生土长,他的家族从伊朗而来,他在意大利出生、长大。但正因为他是犹太人,所以当他来到纽约时,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了。

在某种条件下,纽约犹太人的圈子是适度开放的,前提是你得跟他处于同一阶层。阶层没问题,人又谈得来,就可以做朋友。斯哈泊跟我挺谈得来,他欣赏我的原因跟老欧很像:“这么努力的女孩又这么能干。”

呵呵,还有一个原因,他们不会明说,那就是我跟他们交往,没那么有目的性,所以也就不需要装,想到什么说什么,很直率。他们和我一样不会感到累。

斯哈泊说他最怕跟中国人开会,往往是他热情洋溢地说了半天,对方脸上一点儿反应都没有。

后来熟悉之后,斯哈泊说我性格爽直,像是他妹妹,美国人是不会轻易说一个人是他弟弟或妹妹的。有次他对我说,如果我有一个女儿或有一个妹妹,我希望是你这样的,他还说觉得我从不喝酒是件好事,很健康。

认识斯哈泊时,除了老欧,我在纽约没太多朋友,所以我常去他的办公室打扰他,蹭蹭打印机打个剧本,更重要的是他不忙时,还会告诉我一些曼哈顿地产方面的知识。可以说,在了解曼哈顿地产方面,老欧领我入了门,而斯哈泊帮我进了阶。他会非常明确地跟我分析每个小区域的优劣因素,且是什么原因影响了价格。

他公司有一个特别的房间,一面墙是大大的书柜,另外两面墙上分别装上一条铁杆,铁杆上挂满了大大的夹子,每个夹子夹着一摞资料。斯哈泊说这一个夹子夹的就是一个房地产项目的全部资料,挂了多少个夹子,就有多少个项目在进行中。

这间房间的中央,有一张几乎占据了所有剩余空间的桌子,上面平铺的全是一个个项目资料、往来邮件,等等。就是趴在这张桌子上,翻看上面的资料,围观他们的项目进展,也能学会一些在纽约做房地产生意的门道。

当时,我们差点就合作成功了一个项目。那是一个非常牛的项目,在曼哈顿最贵的翠贝卡区,是一个老楼改造的项目,这是一座能看到河景的老楼,其中一部分计划做成安缦酒店,其他部分可以开发公寓住宅。那时正是2012年2月,纽约房价正处于落入低谷后刚刚要上涨的时间点。

当时我特别想做一个资产包,让国内的人来投资。那房每套的总价在五百万美元左右,首付二百万美元左右。这个价格跟国内高端楼盘比较,并不离谱,何况这将是纽约最好的房子,而且还有一部分是安缦酒店。我很努力地跟国内的朋友们沟通,但反响平平。他们都觉得我刚来纽约,能真的很了解这边的主流市场吗?

大半年后,纽约的房价开始猛涨,朋友们又纷纷回头找我,问我还有没有那样的资产包。时机一过,当然就没有了。如果那个项目做成了,我在纽约可就是有项目的人了,真可惜。

因为在意大利长大,所以斯哈泊的生活比一般美国人讲究得多。有一次,我在一个著名的小店排了超长时间的队买炒饭外卖,顺便给他带了一份儿,以为他会喜欢,结果他说:“怎么能吃街边的饭?这个绝对不可以!”他吃饭永远都在有足够品质的地方,可以说是他教会了我怎么在高级餐厅里像个当地人那样点菜。

我不会把自己的生活封闭在这样一个精致的笼子里,我仍然喜欢跟我的朋友们在街边吃烤串儿,但我也希望自己懂得在最讲究的餐厅里如何优雅地点菜。这才是我所喜欢的生活。

文/摘编自《习惯就好》

中国演艺圈最具争议性的人物田朴珺,身兼演员、王石女友、电影制片人、杂志专栏作者等多重身份,首次以作者的身份出版的第一本随笔集——《习惯就好》。主要收录了田朴珺从被中戏退学到跨入演艺圈,转战地产界、到去纽约游学生活等重要的人生阶段所发生的各种奋斗经历、感情经历以及思考感悟等。本书将会首次揭秘田朴珺本人多年闯荡演艺圈以来的各种被大众误解的争议事件,并且第一次回应与地产大亨王石的“红烧肉”事件,力求展现一个不一样的田朴珺到大众面前。书名“习惯就好”意为:田朴珺面对众人非议、辱骂,保持平常心,习惯就好;娱乐大众面对田朴珺层出不穷的绯闻,同样习惯就好。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

作者:佚名
来源:新浪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