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做手机,和跨界拍电影一样“贱”?

Managershare:原来真的以为这是个段子,没想到居然是真的。也罢,至少王自健做手机,做不好,随便自黑两句就过去了。不至于像罗永浩现在这样,话放出来了,没办法往回收。

这回真的是个说相声的。有一段时间没看王自健的脱口秀了,凌晨被他要做手机的消息强刷,当时没太多留意,想到明星做手机已经不新鲜,不如关注些更严肃的东西,但早间舆论已是各种起哄。优秀的相声演员深谙世相,脑筋足够,是明星中比较不犯二的群体,想到这里,于是编辑骗自己:这足够严肃。

和罗永浩当初贴愿望的地方一样,王自健的消息也是在新浪微博开始大面积扩散——“各位朋友,手机创业的事情已经有了实质进展!各种优秀的创意多得一塌糊涂!全新的使用体验!请等待明年暑期!”——中元节余韵未消的半夜打这么多叹号,要么真的是突发喜事由衷的梦想让人不稳重,要么是项目已经到了启动社会化营销阶段。

不过,前一个手机业著名跨界者还在和供应链胶着,也想插一脚的王自健没法不被喷,他继续发了几则卖萌交心的微博后,把一则为梦想辩护的置顶,一并置顶的还有“一斤翔”的毒誓。80后晒个梦想着实不容易。

之前做手机的娱乐明星已经有周杰伦、韩庚、崔健、芙蓉姐姐等,其他行业的跨界者更多,软件业、家电业、传媒界,以及知名的,教育界的,不一而足,他们多数持有不错的现成资源(资金、渠道、品牌/个人品牌、粉丝/注意力等),配以不大一样甚至偏门的产品理念入场。

手机行业虽然是一片红海,但足够大,只要路径不是太奇葩,也容得下诸多“牛鬼蛇神”靠谱的当然是少数,跨界者的想象力与实力虽然有所显现,诚恳地讲,更凸显的是手机行业外包业态的成熟。

另外话说回来,一般娱乐明星做手机虽然不新鲜,但一名准相声演员和一名专业相声演员,而且都是拿情怀和梦想说事的,聪明或近乎狡猾的青壮年先后入场,让人不得不怀疑,这个曾经高端、精密、严肃的手机制造业,如今究竟成了一个什么行业?以致于成了各路神仙的公共汽车,想来就来。

没头绪的时候稍作发散:不久前上映了两部电影,《小时代3》和《后会无期》,很巧,都是码字活不错的青年跨界导演的,而且都是他们的处女座(《小时代》作为一个系列),其间甚至都不带什么职业过渡,比如常年拍拍MV、微电影啥的,这和两位“口活”好的青壮年入场手机业情况类似。

有说法是,现在做导演门槛低,必要前提是,有资源,主要是能撒的钱和能使唤的人,或者能保底足够的潜在受众(指买票入场的),院线渠道也好,兜里的粉丝也好(脑残级的多多益善)——也就是说能挣着钱,这事儿就能开始;而技术性要求是,短时间摸清了基本门道,对故事有基本的点子(这点甚至也可以不要,只要观众认为你在用一种牛叉的叙事手法,膜拜在你的七分裤下),最重要的,不乱指挥片场那一圈人,比如摄影师建议这段用切分镜头,你不偏要矫情地逼人家用长镜头,这事儿大概就能成。

以上,是不是和现在做手机有八分相似?替换了某些词语念出来确实也不怎么拗口,自行嘴补吧。

不过,做手机当然比拍电影更难,一来,你看一场电影和你再看另一场电影并不冲突,但对于多数人,即使是你的粉丝,甚至是脑残级别的,假如兜里有个A牌的手机,还会再买一个你B牌的?哪怕是个2代的B牌;另外,更重要的,基本资源齐备了,控制好片场,不妨碍片场那圈人各自的发挥,基本就能诞生一部还行的电影(前提是他们发挥得还行),但是,做手机可不是光你一个办公室,你几层楼的哥们干好了就行的,千里之外的供应商和代工资源不答应,流水线工人太任性,你照样落得个狼狈公关的下场。

因此,你能轻易看到文艺男跨界导的《小时代》和《后会无期》拿到了不错的票房,而两位曲艺男跨界做手机,却已经有一位被残酷的现实打了嘴巴子(尽管成败尚未定论)。

每年那些新款手机发布会的BOSS们高调宣布上一款销量时,和电影剧组有时诡异宣布高票房一般,不论是用虚虚实实的数字勾引围观者,还是真卖得不错真心晒自豪,排场终究在那里,只要得到了注意力,聪明的会在适当时候套现,运气不好的只落得个精神自娱那也不太坏——毕竟这年头,经常会有一群人去支付少数人的“梦想”(甚至那少数人没觉得自己有“梦想”时,被那群人说服得有“梦想”),或者为他们的孤注一掷买单,而这也不过是那一群人取得更大回报,作为“分母”的必要支出。

虽然做手机和拍电影一样地“贱”了,但有一个需要别人买单的“梦想”并不是一件很“贱”的事儿,确切地说,还有点时尚。因此,接下来如果还有人说他有这样的“梦想”,我们没必要去奚落了,即使真的喜感,也应该学着端起一张慈祥的脸,微笑地问:跟我们说说你的梦想是什么。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

作者:孙伟
来源:21世纪